close

由鍾孟宏所執導的《第四張畫》獲得本屆金馬獎最佳導演,最佳女配角和年度台灣傑出電影三項重要獎項,表現亮麗.金馬評審團認為,本片表面上看似無情,但電影隱含意義無限有情,表面上是講述社會寫實題材,但卻又跨越框架,手法大膽,讓人聯想到導演楊德昌的作品。

和前輩導演楊德昌一樣,鍾孟宏在大學時代也是理工科出身,交大資訊系畢業後,赴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取得電影製作碩士。回國後,因台灣電影陷入谷底,鍾孟宏一直在拍廣告,廣告也屢屢得獎,但他依然不放棄電影夢,先在2006推出紀錄片《醫生》,接著又在2008年拍出第一部電影《停車》,展現他既犀利又溫暖的影像風格。
 

每一張畫的背後,都隱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祕密!

《第四張畫》可謂是繼《艋舺》之後,再展台灣在地特色的台灣電影,不僅以唯美風格化的畫面表現台灣之美,更在劇情中融入幽默、溫情、驚悚等劇情元素。兒童純真、直率的觀點出發,簡潔的對白,搭配獨特風格的影像魅力,細膩捕捉年僅歲男主角小翔獨自一人面對父親的死去,三餐無以為繼的他,遇見了一位面惡心善的老校工,帶著他四處撿舊貨。就在小翔以為找到新的歸宿時,陌生的母親出現了,把他帶到新的家庭和性格陰沈的繼父同住,但小時候跟著母親離開的親哥哥卻不知去向。孤獨的小翔在校外遇見一位滿口天馬行空的胖哥哥,用獨特的方式教他認識世界。這些陸續出現的人們建構出小翔生命的輪廓,也在他的畫筆下成為一張張肖像並在最後的第四張畫里頭,透露出驚人的發展及真相,是一部從社會、成長,甚至美學的角度,題材豐富,內涵多元,撼動人心的電影。

你也許曾經看過懸疑片,看過社會關懷片,但懸疑的社會關懷片你絕對沒有看過!鍾導以擅長的懸疑手法,帶些天馬行空的想像,對這個社會以他的方式發出關懷!不論是失蹤兒童、外籍新娘、家暴或是沒人照顧的浮萍兒等議題,都不僅僅是點到為止,也強烈描述了幼童學習獨立和堅強的過程。在觀賞的過程中,有笑聲也有淚水,兀自覺得心痛,內心翻湧著滿溢的情緒,久久無法自己。


The Fourth Portrait-poster-1.jpg

The Fourth Portrait-2.jpg

《第四張畫》鍾孟宏導演以風格化的攝影美學,展現台灣在地之美(圖片來源:原子映象)

The Fourth Portrait-3.jpg 

《第四張畫》郝蕾及畢曉海在片中飾演母子(圖片來源:原子映象)

The Fourth Portrait-6.jpg The Fourth Portrait-7.jpg The Fourth Portrait-9.jpg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ri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